学生活动

法律主义:东西方的对话——青年法学会第一次读书沙龙活动举行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01日

11月18日晚,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王志强老师来到智华楼202教室,走进了青年法学会读书沙龙的现场,为同学们带来法律主义:东西方对话的读书分享。

在活动开展之前,主办方青法学术部就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相当有挑战性的任务——带着批判性的眼光通读《法律东方主义》(中文版),尤其注重第二第三章节的阅读,在此之后整理出关于这部著作的体会和疑惑,在读书沙龙中与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这本书于2013年出版,为美国著名法律学者络德睦所著,因此其专业度和对大众的陌生度对法律知识素养尚不丰富的同学们是个极大的挑战。

虽然任务艰巨,但在活动进行期间,同学们不断抛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使得教室的气氛格外活跃,显出一番争锋相对、百家争鸣的场景。

在众多思考中,有一些见地尤其引人深省,如一位同学提出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学习美国法治是否矛盾”、“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法治是否只是一种适合当下的工具”、“法律上西方的优越感和东方的自卑感从何而来”。    

对这些疑虑,王老师给出了他相应的回答。针对第一个问题,他认为在情景不同的情况下,任何照搬都是极其不当的。我们只有在总结他人成功根源的基础上才能创造性地对我们原有的法律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对于第二个问题,他提出法治不仅仅是约束人的手段,更是维护正义和自由的最佳方式,现代法治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让法为人接受,适度运用,从而建构理想的社会秩序。而针对第三个问题,王老师给出了他的解释:中国古代社会由于未将道德与法律明晰地划分,因此导致帝王专制、矛盾横生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的诱因。中国之所以到目前仍处于法治社会的进阶阶段,和前期未能奠定完善的法律体系脱不了干系。

此次青法学术部主办的读书沙龙比起往期有了较大革新。不仅有固定的目标读物和主讲老师,更是其办为系列性的活动,这对深刻领会著作内涵和提高同学的综合素养都大有裨益。

通讯员:李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