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紧密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13日

 2020年12月10日12时,法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交流研讨会在法学楼202会议室召开。会议旨在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求,研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交流教学经验与方法,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学院党委书记徐瑾、院长王志强、副院长陈力、副院长李世刚及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课程负责人、团队教师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李世刚副院长主持。

法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交流研讨会

 王志强院长在致辞和交流中讲到,课程思政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培养环节中的正确价值引领。他指出,课程建设过程中更应强调具有德性内涵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法学专业很多课程本身即在传播正能量,需在课程及学科的建设上给予凸显。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学术思考和研究是不可分离的,应在教材体系的建设、研究方向的把握等多方面有所深入,有所体现。王志强院长进一步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去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大地推进法治建设事业的总结与凝练。要深刻领会法治思想,将其与学术研究、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成功经验与做法进行学术化、体系化的概括,成为一种可以为法治文明、人类文明有所贡献的学术成果。

法学院院长  王志强

 在随后的交流讨论中,与会教师围绕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深入探讨“课程思政”深化建设的策略。

 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应将专业课程建设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度结合,在过程中避免对学生生硬说教,提供多层次信息源,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和兴趣,引导学生对主流价值观认知、行为、情感上的认同;应踏踏实实的“站好课堂”,在课程讲授中结合中国实际、结合法治思想来有效引导主流价值观;应认识到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助力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应引导学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的同时,维护法律的公平,进一步促进国际市场全球化,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学院下一阶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现场交流讨论

(左起:陈力、侯建、段厚省、梁咏、王俊、班天可)

 徐瑾书记作总结讲话。她指出,要在课程建设中紧密结合总书记的法治思想,不断体现法学学科主流价值引领,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她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把握住“看清方向”和“站稳脚跟”。要看清课程思政已经从初期阶段进入发展阶段,转为内涵式建设阶段,内涵式建设将回归于育人的规律、回归于课堂教学的规律、回归于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在课堂“站稳脚跟”,围绕着提升专业课程质量,回归法学教育本身,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徐瑾书记最后表示,本次会议通过“三集三提”的形式围绕如何提高课程质量、如何提升育人能效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各门课程、各学科均是有价值的启发,这些好的经验和方法最后也将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这就是一种教育的回归。今后学院将继续搭建跨学科交流研讨平台,探索符合法学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法学院党委书记  徐瑾

 本次交流研讨会是处于课程思政建设发展关键点的一次重要会议,法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法治思想为指引,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聚焦新时代育人使命,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重大任务一体化推进,智慧布局,保障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